[轉貼] 機房建置經驗談
看大台北寬頻如何規畫機房
企業機房建置是一個煩鎖的工作,尤其是現在電腦相關人員大多沒有認真學過有關於重電和冷氣的部分,再加上老闆往往不見得認同一些專業上的需求,因此在有限的預算中要榨出專業的效果就成了許多小企業的難題。當然,其實現在的專業IDC價位都不高,如果公司公開服務的伺服器可以就近找到IDC來放,這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沒有的話,那麼建置一個機房就是必要的工作了。以大臺北寬頻的經驗來看,建置一個機房,可以由高等級到中低等級,視預算來決定我們的用料,而且低等級的機房在機器少的時候,它的效果可不一定會輸給高等級的機房!只要把握一些訣竅,你也可以在公司中建設一個效果良好的小天地!以下我們針對幾個機房建置的要點來作討論:
區隔部分
機房和辦公人員最好有實體的區隔,做好隔間,因為機器的噪音和風力是會讓人產生偏頭痛的!做好實體區隔(注重美觀的可以用毛玻璃圍幕,當然也可以使用專業機房用的矽酸鈣板)冷氣的效果才可以發揮,也預防外界的煙塵毛髮等雜物大量吸入機器。一般小機房大約可以設計一至二坪長條狀,一端為機櫃,一端為冷氣及重電,對於辦公室面積影響應該不大。
地板部分
使用高架地板的機房有以下好處:可以方便由機櫃下方布設各式電源及信號線。可以安裝專業的風箱,由地板下方直接吹送冷氣到機櫃內。可以安裝地網,地網務必要全部貼地裝設,這樣在任何重電設備產生電弧(高壓漏電或短路)的時候,才可以在最短距離內把電流吸進樓板中。當然,如果辦公室內不方便裝設高架地板,使用一般的地板也是可以的。只是要很注意清潔,以免灰塵、毛髮過多。
機櫃部分
按照本公司經驗而言,在不同的機房環境下,有不同的機櫃配置方式,必需採用不同結構的機櫃,不是任意一個名牌的機櫃就可以套用到全部的機房中。以下就先讓我們來談談一個好的機櫃必需如何選擇:
螺絲孔位必需精準,可以鎖緊並且承受足夠的力量。大多數的機櫃都是靠左右數顆螺絲將伺服器等設備鎖在櫃子上,因此機櫃二邊的孔位設計務必要求左右等高,並且可以鎖緊設備,足以承受整臺設備的重量。針對這些在設備左右二側的固定邊條,我們的經驗顯示越簡單越耐用,太多的卡榫和零件除了增加安裝步驟和固障機率外,實在看不出其它好處。
導線槽設計務求可以方便收納各類訊號及電源線。收納訊號及電源線是讓機櫃整潔、方便維修的重要步驟,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如果你的機櫃需要你利用束線帶才能固定好這些線路,或是根本無法固定,那麼未來在維修上一定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尤其是辦公室內線路有時因新增部門等因素產生人員座位及網路架構異動時,你絕對不會希望重新剪開全部束線帶再重新束上去,也不會希望只是為了抽動一根線路而必需清除移動所有其它線路。
除非有專用空調系統,否則不要購買任何無法通風的櫃子。有些型式的機櫃有相當漂亮的壓克力外門,但是除非有專用的下方吹式的空調系統,這些不通風的門會完全抵消冷氣效果。在一般自建的非專業機房中,你應該選購的是網狀外殼的機櫃。在部分公司中,機房除了少數MIS人員,其它人是無法進出的,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無門的機櫃或機架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請使用可以固定在地板上的機櫃,因為臺灣的地震頻繁,而且近年發生大地震的機率不低,一般而言,只要三級地震就可以讓機櫃大幅移位了,為了避免電線、網路線被拉斷造成危險,機櫃一定要選擇可以用螺絲釘固定在地板的機種。
冷氣部分
良好的冷氣效果是機器壽命的保障,不同型式的冷氣當然有不同的配合方式,以一般的室內冷氣來說,把機櫃放置在冷氣對面約三公尺處,並且讓冷風直接吹到機器才是正確的。而專業機房內雖然有下方吹氣式的冷氣,可以將冷風由地板下方吹上來,但是機櫃放置的地點同樣也需考量到回風的情況,若是有一排機器或裝滿的機櫃在風箱前面形成「中央山脈」,那麼你一定會發現機房裡的某些區域根本冷不下去。(因為冷風一出來,就被櫃子擋住又回到風箱上方去了,根本沒有冷卻到機器,而風箱內的感應器則會不斷告訴冷氣說:這個機房已經很冷了,別再太努力了)
每一臺設備的進出風路情況大致上來說都是一樣的,但是若遇到較特別的設備,務必要讓它和其它設備形成方向一致的風路。一般伺服器及網路設備都是利用機器內部的風扇把冷空氣由設備「前方」吸進來,再將熱氣由「後方」吹出去,因此一旦鎖上機架,就要維持每一臺都是由機架前方吸進冷氣來,後方吹出熱氣。這樣,再搭配冷氣由前方把冷風送過來,就可以有效冷卻架子上的機器了。
一般而言,想要冷卻這些伺服器,最少也要買到10000BTU左右的冷氣,太小的冷氣或者是利用大樓的冷氣都不是很好的選擇。有部分大樓冷氣在非上班時間是完全不供應的,若是你的機房內伺服器必需要「加班」或者是從不停機的,就要外加冷氣了!更糟的情況是,有許多大樓的冷氣孔都是開在天花板正上方往下吹,出風量又不大,為了冷卻機器,冷氣在噴出口附近往往過強,造成冷凝水滴(甚至結冰)如果你的機器離冷氣口太近,那麼就要準備被水珠給噴到或滴壞了。
電力部分
如果可以,盡量使用220伏特的電源,因為電路上的電流較小,較為安全。而且臺灣的110伏電源大多沒有做接地,對於經常有漏電流的螢幕等設備是很不好的。220V伏特的電源必然有接地線,可以防止漏電流對整體機房的損壞。而一臺好的UPS也是少不了的,現今的電腦大多使用交換式電源供應器(switching power supply),利用PWM晶片來控制輸出電壓,在大量用電時很可能會打出一些突波,因此PDU和UPS的品質必需要能承受這些突波。
消防部分
一般的機房中可以使用乾粉滅火器(其實小型機房用到的機會很小),而大一點的機房可以考慮使用其它材質的無害氣體。如非必要,不要使用海龍氣體。海龍氣體除了毒性猛烈,還會破壞許多電腦設備,是非常不環保的選擇。
以大臺北寬頻的IDC而言,我們選用的機櫃可以輕易地架好整束光及網路線,而冷氣則是採用下方吹氣式的冷氣,在高架地板下方的樓板上,還鋪有隔熱層以防止冷氣不足,而消防氣體則採用新光保全代理,對人體及電腦都無害的HFC-23氣體(註,此為惰性氟化物氣體的藥品編號,而不是半導體廠用的氫氟酸)。這種消防設計主要是為了增加安全性,並且防止電腦設備因消防因素而損壞。
如果你有必要在公司內建小型機房,只要按照上述討論來安置設備,效果也不會太差。現在有部分機櫃是包括了UPS、內建冷氣、固定座的環控機櫃,如果你公司真的沒有空間再容納機房了,這類型的環控機櫃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企業機房建置是一個煩鎖的工作,尤其是現在電腦相關人員大多沒有認真學過有關於重電和冷氣的部分,再加上老闆往往不見得認同一些專業上的需求,因此在有限的預算中要榨出專業的效果就成了許多小企業的難題。當然,其實現在的專業IDC價位都不高,如果公司公開服務的伺服器可以就近找到IDC來放,這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沒有的話,那麼建置一個機房就是必要的工作了。以大臺北寬頻的經驗來看,建置一個機房,可以由高等級到中低等級,視預算來決定我們的用料,而且低等級的機房在機器少的時候,它的效果可不一定會輸給高等級的機房!只要把握一些訣竅,你也可以在公司中建設一個效果良好的小天地!以下我們針對幾個機房建置的要點來作討論:
區隔部分
機房和辦公人員最好有實體的區隔,做好隔間,因為機器的噪音和風力是會讓人產生偏頭痛的!做好實體區隔(注重美觀的可以用毛玻璃圍幕,當然也可以使用專業機房用的矽酸鈣板)冷氣的效果才可以發揮,也預防外界的煙塵毛髮等雜物大量吸入機器。一般小機房大約可以設計一至二坪長條狀,一端為機櫃,一端為冷氣及重電,對於辦公室面積影響應該不大。
地板部分
使用高架地板的機房有以下好處:可以方便由機櫃下方布設各式電源及信號線。可以安裝專業的風箱,由地板下方直接吹送冷氣到機櫃內。可以安裝地網,地網務必要全部貼地裝設,這樣在任何重電設備產生電弧(高壓漏電或短路)的時候,才可以在最短距離內把電流吸進樓板中。當然,如果辦公室內不方便裝設高架地板,使用一般的地板也是可以的。只是要很注意清潔,以免灰塵、毛髮過多。
機櫃部分
按照本公司經驗而言,在不同的機房環境下,有不同的機櫃配置方式,必需採用不同結構的機櫃,不是任意一個名牌的機櫃就可以套用到全部的機房中。以下就先讓我們來談談一個好的機櫃必需如何選擇:
螺絲孔位必需精準,可以鎖緊並且承受足夠的力量。大多數的機櫃都是靠左右數顆螺絲將伺服器等設備鎖在櫃子上,因此機櫃二邊的孔位設計務必要求左右等高,並且可以鎖緊設備,足以承受整臺設備的重量。針對這些在設備左右二側的固定邊條,我們的經驗顯示越簡單越耐用,太多的卡榫和零件除了增加安裝步驟和固障機率外,實在看不出其它好處。
導線槽設計務求可以方便收納各類訊號及電源線。收納訊號及電源線是讓機櫃整潔、方便維修的重要步驟,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如果你的機櫃需要你利用束線帶才能固定好這些線路,或是根本無法固定,那麼未來在維修上一定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尤其是辦公室內線路有時因新增部門等因素產生人員座位及網路架構異動時,你絕對不會希望重新剪開全部束線帶再重新束上去,也不會希望只是為了抽動一根線路而必需清除移動所有其它線路。
除非有專用空調系統,否則不要購買任何無法通風的櫃子。有些型式的機櫃有相當漂亮的壓克力外門,但是除非有專用的下方吹式的空調系統,這些不通風的門會完全抵消冷氣效果。在一般自建的非專業機房中,你應該選購的是網狀外殼的機櫃。在部分公司中,機房除了少數MIS人員,其它人是無法進出的,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無門的機櫃或機架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請使用可以固定在地板上的機櫃,因為臺灣的地震頻繁,而且近年發生大地震的機率不低,一般而言,只要三級地震就可以讓機櫃大幅移位了,為了避免電線、網路線被拉斷造成危險,機櫃一定要選擇可以用螺絲釘固定在地板的機種。
冷氣部分
良好的冷氣效果是機器壽命的保障,不同型式的冷氣當然有不同的配合方式,以一般的室內冷氣來說,把機櫃放置在冷氣對面約三公尺處,並且讓冷風直接吹到機器才是正確的。而專業機房內雖然有下方吹氣式的冷氣,可以將冷風由地板下方吹上來,但是機櫃放置的地點同樣也需考量到回風的情況,若是有一排機器或裝滿的機櫃在風箱前面形成「中央山脈」,那麼你一定會發現機房裡的某些區域根本冷不下去。(因為冷風一出來,就被櫃子擋住又回到風箱上方去了,根本沒有冷卻到機器,而風箱內的感應器則會不斷告訴冷氣說:這個機房已經很冷了,別再太努力了)
每一臺設備的進出風路情況大致上來說都是一樣的,但是若遇到較特別的設備,務必要讓它和其它設備形成方向一致的風路。一般伺服器及網路設備都是利用機器內部的風扇把冷空氣由設備「前方」吸進來,再將熱氣由「後方」吹出去,因此一旦鎖上機架,就要維持每一臺都是由機架前方吸進冷氣來,後方吹出熱氣。這樣,再搭配冷氣由前方把冷風送過來,就可以有效冷卻架子上的機器了。
一般而言,想要冷卻這些伺服器,最少也要買到10000BTU左右的冷氣,太小的冷氣或者是利用大樓的冷氣都不是很好的選擇。有部分大樓冷氣在非上班時間是完全不供應的,若是你的機房內伺服器必需要「加班」或者是從不停機的,就要外加冷氣了!更糟的情況是,有許多大樓的冷氣孔都是開在天花板正上方往下吹,出風量又不大,為了冷卻機器,冷氣在噴出口附近往往過強,造成冷凝水滴(甚至結冰)如果你的機器離冷氣口太近,那麼就要準備被水珠給噴到或滴壞了。
電力部分
如果可以,盡量使用220伏特的電源,因為電路上的電流較小,較為安全。而且臺灣的110伏電源大多沒有做接地,對於經常有漏電流的螢幕等設備是很不好的。220V伏特的電源必然有接地線,可以防止漏電流對整體機房的損壞。而一臺好的UPS也是少不了的,現今的電腦大多使用交換式電源供應器(switching power supply),利用PWM晶片來控制輸出電壓,在大量用電時很可能會打出一些突波,因此PDU和UPS的品質必需要能承受這些突波。
消防部分
一般的機房中可以使用乾粉滅火器(其實小型機房用到的機會很小),而大一點的機房可以考慮使用其它材質的無害氣體。如非必要,不要使用海龍氣體。海龍氣體除了毒性猛烈,還會破壞許多電腦設備,是非常不環保的選擇。
以大臺北寬頻的IDC而言,我們選用的機櫃可以輕易地架好整束光及網路線,而冷氣則是採用下方吹氣式的冷氣,在高架地板下方的樓板上,還鋪有隔熱層以防止冷氣不足,而消防氣體則採用新光保全代理,對人體及電腦都無害的HFC-23氣體(註,此為惰性氟化物氣體的藥品編號,而不是半導體廠用的氫氟酸)。這種消防設計主要是為了增加安全性,並且防止電腦設備因消防因素而損壞。
如果你有必要在公司內建小型機房,只要按照上述討論來安置設備,效果也不會太差。現在有部分機櫃是包括了UPS、內建冷氣、固定座的環控機櫃,如果你公司真的沒有空間再容納機房了,這類型的環控機櫃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看到您分享這麼多建制機房的心得,不由得感動,不過很可惜,你所知道的都是台灣傳統機房的建制方式,很多都是以訛傳訛。最後就變得很詭異。其實機房建置沒有哪麼難,因為他是有標準的,也就是TIA 942。只要熟悉這標準,不但輕而易舉完成機房規劃與建制,而且還是符合節能方向的機房。重點是,誰花藥花大錢才能有高效能機房。有機會再來交換心得喔。
回覆刪除感謝您的分享唷,這個是網路文章轉引過來的。目前公司需要架設機房才會去研究一下普遍市場概況。
回覆刪除